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  党团建设  >  党建信息  >  正文
人人讲党史(系列二) 袁隆平与共产党的二三事
发稿:杨琦 审核: 曹俊  发布日期:2021-06-04

“我虽然是无党派人士,我的心深深地向着中国共产党!”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2213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专家们指出,袁隆平的成功首先是因为袁隆平的研究传承了孟德尔(美国摩尔根学派)的科学,应用了现代遗传学。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重庆的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虽然因为中国当时一边倒学苏联,他的老师帮助袁隆平课外自学孟德尔-摩尔根创立和发展的遗传学,使袁隆平在开始研究三年后后,抛弃了苏联米丘林、李森科的理论,于1958年他重拾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用其指导育种。1960年他开始研究水稻,19611962年在水稻的研究过程中他以自己获得的数据体会了孟德尔遗传学的正确性。

另外一件史实是,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对袁隆平的研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袁隆平1964年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增加粮食产量即进行水稻杂交的设想,并已着手进行研究。他认为学习哲学对于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很有指导意义,因此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功能。《矛盾论》中有一个原理,让他反复咀嚼: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于是,他便依此想到:稻田里偶见的个别优质水稻天然杂种,以及试验田中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并非毫无缘由,而是水稻内部的矛盾性所使然。经过不断探索,他确信通过长期自交提纯的水稻品种完全可以产生优势。因此,他决定大胆试验,毫不动摇。

他的工作得到了当时在湖南主持工作的华国锋同志的高度重视和支持。19706月,华主席在常德主持召开湖南省第二次农业学科技大会。并邀请袁隆平和自己同坐主席台,并请他发言。当年秋天,袁隆平去海南育种,19723月获得第一批杂交种子。1974年,湖南省试种20多亩,平均产量650公斤,可以看出杂交水稻的优势。为了能推广杂交水稻,湖南省相关领导人到北京准备和相关领导汇报,可由于特殊时期下,并无得到很好回应。原湖南地委第一书记陈洪新同华主席熟识,为了确保杂交水稻推广,他给华主席写了一封信。华主席在看信内容后,立即将相关领导人召集起来并进行讨论,不久做出了以下决定。第一,中央拿出150万元人民币支持杂交水稻推广,其中120万元给湖南作为调出种子的补偿;30万元给广东购买15部解放牌汽车,装备一个车队,运输南繁种子;第二,由农林部立即在广州召开南方13()杂交水稻生产会议,部署加速推广杂交水稻。谈起这段往事,袁隆平认为若无华主席支持,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是十分困难的。

526日下午2点半,网络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琦在厚德楼1110会议室开展了人人讲党史系列活动,带领我院全体教职工共同学习了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袁隆平院士的研究历程始终都获得了我党的支持和帮助,从最初“全盘学苏联”的现象下,毛主席坚持“百家争鸣”,允许摩尔根学派的存在,为袁隆平用该理论指导育种提供可能,到袁隆平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功能,学习思考《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其大胆试验,毫不动摇的研究提供思想基础,再到华国峰主席对其杂交水稻的推广支持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袁院士的亲切交谈和回信问候,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成功也离不开党的大力支持。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一稻济世,仁士仁心。斯人已去,精神如炬,功勋永存。当我们仰望星空,永远不会忘记袁老对中国和世界的突出贡献,不会忘记袁老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鞠躬尽瘁的坚守。

虽然今后无法再看到袁院士耕耘的模样,但他播在人们心头的种子,将在无数奋斗者身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纪念他,感念他为中国为世界作出的突出贡献。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从他的一生中,感悟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继承他的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各自的贡献。(文\杨琦 审\曹俊)


联系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高教园区文津西路  邮编:241003